鲮鱼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

鲮鱼是杂食性,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控制好水质已经病害的防治尤为重要。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鲮鱼养殖的水质调节

大部分养殖麦鲮的客户岸上都有养猪、养鸭、养鹅等,会有大量的粪便排入池塘,同时高峰期精养鲮鱼客户投喂量也较高,这些往往会导致高温季节池塘有机质过多,水质变差,氨氮亚盐超标,溶氧不足,生虫等,导致鲮鱼难以开口吃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海联科3101+3102定期调水,分解过量的粪便和鱼的残饵等,预防氨氮亚盐飙升,提升溶氧,改善鲮鱼吃食;同时微生物菌体蛋白也是鱼的优良饵料。用量一般4-5亩/包或瓶,每月2-3次,尤其是猪粪排泄口或者鸭鹅棚等位置海联科3101可加量使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下面一起看看鲮鱼的病害防治方法:

鲮鱼

二、鲮鱼养殖的病害防治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 END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