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形式多样,涉及到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隐居、闺情、叙述诸主题,并各具造就,扩展了散曲的主题范畴。下边一起来看一下马致远的介绍是什么?

1、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天间),号东篱,大多数(今北京市,有质疑)人,元朝中国戏曲文学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2、马致远出世在一个颇具且有人文素养的家中,年青时热衷求取名利,似曾相识向皇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为此而曾做官,以后大约因为孛儿只斤·真金过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里(1295年初-1297年初)参与了“元贞书会”,晚年时期似归隐于杭州市,最后病故于至治年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天间。

3、中国戏曲写作层面,马致远在歌曲思想上经历了由儒修行的变化,在散曲写作上具备思想形式多样深遂而艺术技巧精湛圆熟的特性,在元杂剧写作上具备散曲化的趋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4、马致远从小接纳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学识渊博,苦学六艺,遵循宗庙,对古琴艺术十分偏爱,儒家思想宗庙思想在其早期歌曲生活中起关键功效。中老年后,伴随着本身政冶生活的更改,马致远的歌曲思想经历了由儒修行的变化。其时,马致远专业元杂剧与散曲写作,不论是抒情叹世散曲,或是神仙道化元杂剧,都流露非常明显的道教隐居思想。

有关马致远的介绍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讲解到这儿了。

- END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