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转换
1Kg=0.001公吨(或“吨”);
1Kg=1000 克=1000000 mg=1000000000 mg;
1Kg=1KG=2斤。
Kg
Kg(标记kg)是国际单位制中衡量质量的基本要素,Kg都是日常日常生活最经常所使用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千克的定义是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³⁴J·s后的质量企业,基本上与一升的水等重。Kg是唯一一个有国际计量单位词头的基本要素。
Kg是质量的单位,而质量就相当于日常说的一样东西多么“重”。但是,质量事实上是一个带“惯性力”的性质;换句话说,一物体会到无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侧重于维持既有的速率。当一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在一哥白尼的力作用下,会获得一米每二次方秒的瞬时速度(约相等于地球上重力加速的十分之一)。
化学物质的重量彻底随本地的吸引力抗压强度来定,而质量则不会改变(设该质量并不是以相对论性速率相较于观测者健身运动)。相应地,在微吸引力中的航天员无需要一切气力就可抬起外太空舱里的物体;由于物体“并没有净重”。但是,物体在微吸引力下仍拥有其质量,航天员需施展十倍的力才能把十倍质量的物体以同样的瞬时速度加快。
斤
“斤”也作“觔” 质量企业: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二斤相当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使用的各种各样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相当于1.1023磅或500克。
发源
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官衔叫「司马」,司马关键执掌国防,在其中由于粮秣管理方法必须称重,因此「司马」就跟重量单位扯上关系。
中国自周朝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专用工具称为「司马秤」,这一规范又叫「司马平制标志」。一司马斤相当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时候企业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常见于彝器里的锊和匀为最开始,但一锊多少钱及其锊和匀之间的关系都无法了解,这两个单位在春秋战国时代显而易见还使用,西汉之间参考文献针对锊的重量都没有一致这样的说法。
中国的锊虽然有轻和重二种观点,大约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里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种。
在春秋战国时代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那时候参考文献中的记载来看,这两个单位是滥用的.。这两个企业同锊和匀似乎没有宣布的联系,这是一件无法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那好多个企业联系起来,四个企业都成为铢或两的倍率。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之间金文字体中好像并没铢和两这几种企业。
当代企业
现代的「斤」依照全国各地使用习惯,与公英制有如下计算:
中国内地1斤 相当于 500克(g)
香港和澳门1斤 等于 605(g)
中国台湾1斤 相当于 600克(g)
目前香港法律要求一斤相当于一百分之一担或是十六两,即 604.78982 克(g)
中国台湾集市常见台制:1台斤= 600 克。但金门与马祖相邻福建,不能使用台斤,所谓「斤」为1斤= 500 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