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周朝开始有单位换算:斤、两、钱、分。又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规范又叫「司马平制标志」。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现代的「斤」依照各地用户习惯,与公制有以下换算

中国内地1斤等于500克(g)

香港澳门1斤等于605(g)

台湾1斤等于600克(g)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经包含中国在内的各会员国决议,全票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定。根据决定,kg、安培、开尔文和摩尔等4个SI基本要素的概念将改由常量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起效。

1kg被定义为“对应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³⁴J·s时的质量企业”。其原理是把挪动质量1kg物体所需机械力换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数表达的磁场力,再通过质能转换公式算出质量。

2千克等于多少斤(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

kg的概念

1791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 ,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储存在巴黎,后称国际kg原器。

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kg是质量(而非重量)的单位,等于国际kg原器的质量。kg用标记kg表示。千克力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计力企业,规定为国际kg原器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所受的重力。标记为kgf。工程设计书中常把“力”字省略,因此易与质量企业搞混,故上世纪我国曾规定使用重力又称重量,单位为千克力。

特性

kg是质量的单位,而质量就等于是日常说的一样物品有多“重”。然而,质量实际上是一个带“惯性”的特性;换句话说,一物体会在无外力的情形下侧重于维持既有的速率。

当一质量为一kg的物体在一牛顿的力作用下,会获得一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约相等于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十分之一)。

物质重量彻底随本地的引力强度来定,而质量则不变(设该质量并非以相对论性速率相较于观测者运动)。

相应地,在微引力下的航天员不需任何力气就能举起太空舱里的物体;由于物体“没有重量”。然而,物体在微引力下仍保有其质量,航天员需施展十倍的力才能将十倍质量的物体以同样的加速度加快。

- END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