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指导意见(小麦长势长相、中后期病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

根据当前小麦长势长相、中后期病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以及小麦生育中后期天气特点,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药使用意见

(一)主要防治对象:以小麦蚜虫、吸浆虫、赤霉病、锈病、白粉病为主,兼顾叶枯病、一代粘虫、麦叶蜂等。

(二)推荐农药种类、亩用量及主治对象:

(1)50%吡虫啉40克:主治红蜘蛛、蚜虫。

(2)5%高效氯氰菊酯40克:防治蚜虫、粘虫、吸浆虫、麦叶蜂。

(3)50%抗蚜威10克:能有效防治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虫。

(4)50%多菌灵80克:主治赤霉病。

(5)25%稀唑醇20克:主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6)33%多酮100克:主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

(7)6%低聚糖素水剂4袋:主治病毒病。

(三)喷施农药注意事项

1选用农药要正确。根据当地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对路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

2喷药时间要适宜。选择无风晴朗天气施药,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且田间无露水情况下进行,若喷施后6小时内下雨应重喷,以免降低“一喷三防”效果。

3喷药浓度要准确。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要求剂量及配置浓度使用农药。农药应先用少量水制成母液后再加入喷雾器中,对水配成所需农药浓度。

4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防止中毒,并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

二、肥料使用意见

(一)叶面肥品种选择

1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长麦田。以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主,亩喷施量不低于200g,若喷施其他水溶肥料,亩喷施量不低于50mL或50g,降低干热风的危害,提高小麦粒重。

2低肥力麦田。有针对性的选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强化营养平衡,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品种。

3晚播与基肥施用不足麦田。视苗情与土壤供肥情况,选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迅速补充营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结实率。

4旱作麦田。以选用具有抗旱作用的黄腐酸液肥为主,同时,结合小麦生长实际,喷施磷酸二氢钾、大量元素、有机水溶肥料等营养类水溶肥料。

(二)叶面用肥技术指标

1磷酸二氢钾。符合化工行业标准***(磷酸二氢钾)农业用指标要求。

2尿素。符合国家标准***(尿素)农业用指标要求。

3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技术指标要求的微量元素型产品。

4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性-液体)。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技术指标要求的大量元素型产品。

5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含有有机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料液体产品。产品技术指标应达到登记要求。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技术指标要求的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

7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符合农业行业标准***(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技术指标要求。

(三)喷施技术要求

1喷施时间要适宜。若晴天喷施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16时后,尤以下午16时至17时效果最好;喷后4小时内遇雨,须重喷。

2喷施浓度要适当。肥液浓度过高,易造成肥害,一般气温较高时,在作物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应坚持就低原则。不同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磷酸二氢钾***,各类水溶性肥料喷施浓度以在农业部肥料登记的使用说明为准。

3喷施方法要科学。全面、均匀喷施,喷施量以叶片不滴水为宜,尤其要注意喷洒叶片背面和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增加吸收能力与吸收速度。对有脱肥现象、墒情较差的麦田,或有干热风发生时,要酌情增加喷肥次数。

4添加助剂要适量。为增加肥液的附着性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可在肥溶液中加入适量增效剂或湿润剂(如中性皂液、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提高叶面喷肥的效果。

5结合苗情综合防治。根据小麦生长需求或病虫发生及预防情况,可综合选用叶面用肥品种与农药,混配原则一疲惫中特性与使用说明中的注意事项为准,严禁将酸性和碱性药肥混用,严禁将混配后会减小或丧失药肥效果、产生毒害等的药肥混用。

- END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