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情,是产生广泛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凡马铃薯种植的区域都有产生,不抗病品种在晚疫病时兴时,田里产量损害可达20%~50%,窑藏损害轻则5%~10%,重则在30%以上。晚疫病不仅伤害土豆,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寄主作物
土豆、番茄、茄子。
病害确诊
叶子、叶茎、茎和薯块都可被害,多在盛开前后发生病症。叶子得病,从叶尖或叶边逐渐造成水浸状斑点,湿度大时迅速扩张成褐色病斑,边沿水浸状,长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背霉层尤为明显。叶茎和茎干被害,造成深褐色条斑,白霉偏少,常致叶子枯萎、变枯松驰,后期整株黑色湿腐状。薯块患病,病斑褐色至紫褐色,病部皮下薯肉也呈淡褐色。病斑拓展成不规律斑点状,病健交界常不清楚。病部多不向内部深入,常表现干结、萎缩。后期易导致杂菌感染而软腐,有异味,不堪服用。窖贮期内,病部可继续发展,导致很多烂掉。
病原菌为发病疫霉,病菌真菌无色、无隔、多核、苗条。孢囊梗无色,单条或成束从气孔长出,具发枝,上端大小不均结节状。孢子囊无色,卵球型,顶部具乳头状凸起,吸湿后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侧生二根鞭毛。病菌可在菌丝体内产生休眠的厚垣胞子。
患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埋伏在薯块内过冬,变成病害浸染的来源。栽种病薯后,重则不能出芽或幼苗未出土即行身亡,轻则出土后患病,变成中心病株。病部造成孢子囊。借气旋、降水散播开展再侵染,拓展扩散。孢子囊还可随水渗入土中浸染薯块,产生病薯,做为翌年的侵染源。病菌喜于昼暖夜凉和高湿标准。空气湿度95%之上,18~22℃环境下,利于孢子囊产生。多雨年代,迟早多雾多露,湿气大等,利于病害产生和扩散。北方马铃薯种植区,盛开前后常逢阴雨时节,若种类感病,温馨高湿,发生中心病株10~14天后,病害可全田扩散时兴。
防治措施
1运用抗病品种
各地应结合当地特性采用适宜栽种的抗病丰收良种。
2采用没病种薯
创建没病留种地,选种没病种薯,保证秋收入窖,冬贮查窖,春天出窖,播前切片,春化环节中,每步程序均严苛去除病薯,防止病薯下床,降低初侵染源。
3提升种植管理
适时早播,挑选土质疏松、排水优良土地,合理施肥,维持植物健硕,提高抗性。发觉中心病株,立即拔掉消毁。
4立即药物预防
见有中心病株马上打药。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消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普击败水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