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德·冯·斯蒂尔弗里德男爵(BaronRaimundvonStillfried)于1839年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后来在日本横滨开了一家照相馆。在那里,他专门为日本人拍摄肖像照片,然后再用独特的技术手工上色。这些彩色照片带有强烈而又鲜明的日本风格,很受西方人的欢迎。一些富有的西方游客会将其买下,然后作为纪念品带回家进行收藏。这些照片传到欧洲各国之后,成为了欧洲列强了解日本的一扇窗口,对西方人对日本的看法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在上海为清朝百姓拍照片:有技术含量

【图1】饱经沧桑的老太太,她头上戴的是叫"发带"或"发箍"吗?还是有别的名字?

【图2】一名年轻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绿色的衣服,衣服的袖子非常宽大。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在上海为清朝百姓拍照片:有技术含量

【图3】一名年轻女子的肖像。

【图4】一名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看上去气定神闲的样子。他或许是听从了摄影师的建议,目光故意不看镜头。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在上海为清朝百姓拍照片:有技术含量

【图5】一名年轻女子坐在椅子上。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影师在审美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不但在背景墙上挂了四幅书法卷轴,关键是椅子还不正着放,故意摆歪了,让人斜坐在上面,却把脸扭过来正对着镜头。这样拍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就不死板了?

【图6】手持扇子,穿着粉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她头上戴的这个不能叫帽子吧?应该叫什么呢?

【图7】一名年轻男子斜望着前方,他身上穿的衣服,像不像官府里当差的穿的服装?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在上海为清朝百姓拍照片:有技术含量

【图8】一名年轻女子,身穿绿色花纹的衣服。

【图9】与前一位女子的装束类似,手上还戴着护甲套,由此可见她的出身非富即贵,绝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在上海为清朝百姓拍照片:有技术含量

【小编推荐】

10张珍贵彩色老照片:1870年代,奥地利摄影师镜头下的清朝老百姓

1929年经济大萧条:美国人是如何度过的?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 END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